在八十多年的發展進程中,上海微系統所始終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調整科研布局,發揮了對國民經濟建設的骨幹引領作用。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國內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鑄鐵,成功解決了包鋼高含氟鐵礦的冶煉和稀土元素回收。六十年代中期,發展微電子和集成電路制造技術,與工業部門合作研制出國內第一塊工業實用PN結隔離集成電路、ECL高速電路和國內第一塊8位、16位微處理器。八十年代中期,開展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和絕緣體上矽(SOI)材料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並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1998年進入知識創新工程後,上海微系統所成功發射創新一號01、02和03星、“神舟七號”伴星,是我国微小卫星的重要研制基地;实施了上海世博会防入侵传感网、浦东机场防入侵系统、太湖水质监控传感网、南水北调中线安防系统等物联网應用示范工程,引领物联网核心技术,推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應用于汶川和玉树抗震抢险、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在抗震救灾、维稳、公共安全、数字化城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SOI材料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應用于国家重大关键工程,控股的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高端矽基材料产业化基地。
“十二五”以來,上海微系統所作爲中科院第一個系統級型號任務的技術總體單位,突破了多功能複合傳感器等關鍵技術,确立了特种宽带无线传感网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在我国相关单元的大规模應用和通信体制由窄带向宽带的技术跨越。研制成功國內第一顆基于SOI材料的0.13um工藝大規模高可靠專用集成電路ASIC芯片,應用于北鬥導航衛星等國家關鍵工程,爲我國航天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奠定堅實基礎。超導單光子探測器SNSPD助力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防止黑客攻擊的200公裏測量器件無關量子密鑰分發,成果入選兩院院士評選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進展。超高g加速度傳感器爲我國戰略裝備提供了不可替代産品,打破國際禁運。發起設立的MEMS技術産業化平台-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被列爲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
“十三五”接近尾声、“十四五”即将启航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海微系统所将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充分发挥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大学科优势,解决智能感知微系统、超导量子器件与电路、高端矽基材料等方向的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实现创新跨越并推广應用,成为信息网络/通信(ICT)領域不可替代、“四個一流”的國立研究機構,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更大貢獻。